常识和反常识
🗒️常识和反常识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看完《中国,少了一味药》之后,我想细琢磨一下常识这回事,发现没法琢磨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以为是常识的常识,我的常识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完全相反的一个知识。
百科对常识的定义是,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而无论是任何学术问题或是人与人之间基本交流都是基于常识上来做进一步探讨的。
限定条件是,同一环境,普遍认可。
比如电子秤就是放上实重1000g的产品,表盘上显示1.00kg,这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但是在某些菜市场的“多数商家”那里,表盘上得显示1.60kg,才能赚到钱,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对消费者来说,足斤足称是常识。对于那些菜市场的商家来说,缺斤少两才有得赚是常识。
所以,如果我准备向别人分享我理解的常识,那大概率会招来一大群人的反驳。
百科定义的后半句很容易被忽略,交流的前提,是大家的常识相近,不然就是我说脱落酸,他说树叶不爱树枝,我说你重启下试试,他说你竟然敢吼我,完全没法交流。
哪个常识是对的?哪个常识是错的?
人都在被自己以为的常识包围。
有的人知道,常识是随着环境和时间在变化的,当下的常识,过去和未来都不一定是常识,要辩证去看,一直在进化。
有的人觉得,自己理解的常识,是老祖宗教给我百年不变的东西,我照着遵守就行了,年纪轻轻就成了老古董,张嘴闭嘴我妈说。
所以,没法交流。
就拿老庄日记这个号来说,已经有二十来个人加我微信后给我咔咔一顿发要怎么做流量更大阅读量更高了。
他们说的对吗?
其实很对,按照主流自媒体的运营方法,搞一些调动情绪的内容,就是更容易引起传播和关注,流量大了,钱自然就赚得多,多数讲师去教客单价几千几万的学员也是这一套,流量大了,变现机会才多,他们把情绪琢磨的透透的,流量大大的,钞票多多的。
这就是现在做自媒体的常识:情绪,情绪,还是特么的情绪。
notion image
我刚开始玩自媒体也是这一套,以前的自媒体变现方式没现在这么多,流量就是钱,我比他们玩的还要熟练,熟练到好多文章能把读者激火,跨平台找我账号私信骂我给我送流量的程度。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兵,现在多数还是在玩这一套,我关注了很多天天把自己真诚挂在嘴边的博主,但是他们的标题一点不真诚,情绪内容占了90%,几乎偏偏结尾都是“!”,正文里“!”出现的频次也很高,而且这种号的星球一般都卖的不错。
说明现在按这种多数博主认可的常识去运营自媒体账号,是完全没问题的。
老子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被他们理解的透透的,众生都是韭菜,我不收割也有别人去收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我这个号的运营逻辑恰恰相反,我在努力抽离出情绪,努力减少套路的使用,一开始我还在标题用点勾人的套路,后来也琢磨玩弄别人情绪这回事自己不喜欢,于是干脆不用了,笔记系列就写一个日期,其他的就简单起个相关的标题,连排版都懒得搞了。
这么干,我省事,不用去费劲想什么标题阅读量高,读者也省的情绪波动,没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很平淡的点进来看。
而且,我从小就有一个自己理解的“常识”:别人冲我大嗓门开吼肯定没好事。
在我看来,博主标题和正文的“!”就是在冲我吼,就是在抬高嗓门,我不信任他们。
有什么话不能心平气和的说?正经人谁每天说话用嚷嚷的呀。
为什么我之前没被忽悠去做直销,不是我不想赚钱,也不是当时的我多聪明,是他们讲课用吼的,音乐声音开的大大的,我本能不信任他们,我听着犯困,才躲过了一劫。和我一起听课那个朋友就被忽悠去干了俩月。
老子那句话本意是讲天地对人、物无差别心,天王老子到我眼里也和草扎的小狗没啥区别,不偏不倚。
我是俗人,这句话只学了一半。
有人来找我说要交流,我首先认为他是和我有相似常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的人,聊聊有时候能碰撞出新想法。
如果他一开口就是国际大事豪门恩怨,然后我就有差别心了,我会躲得远远的,拉黑删除一条龙,守护好自己的精力。
所以,什么是常识?如何更新自己的常识?
又回到天道了:实事求是,见路不走。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造访 Meta 总部,谈“禅宗遇到 AI”从刘冰成长到欧阳雪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