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一个周期的尾声?——黄有璨
🗒️知识付费,一个周期的尾声?——黄有璨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2周以前,在大理参加了网红校长Alex组织的一场知识付费行业大会,见了很多业内新老朋友,结合跟大家的交流和近1年来的感受,有一些认知和总结。
整体上,最大的感受是——
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可能又到了一个新的周期的末端,也在酝酿着一些新的变化。
有一些零散观察和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摘取分享如下——
1)除了偏身心疗愈、健康相关的品类,近一年来,其他几乎所有品类的“知识付费”,无论转化率还是完课率,都在下降(只看大盘,不看个例);
2)用户行为偏好上,今天很多用户已经越来越多“课”免疫,尤其是那种9.9,或者19.9的小课。很多用户看到那种课,第一直觉就是“我才不要在那种课上浪费时间或者被人套路”。
所以,在“卖课”、“转化”或者是产品形态上,行业内也会亟待有一些新的创新——与之相对的,一款产品如果能够形成用户自发口碑推荐,反而成了今天最可依赖的产品增长引擎。
3)在当前的周期里,反而是两种产品,可能更容易能跑顺。
一种,是单价1000块以内的强话题类或刚需类产品;
一种,则上单价1W以上的,面向高净值人群的高单价产品。
4)当前,在各大流量平台的商业化逻辑都已经非常成熟稳定,也缺乏新兴流量平台的情况下,切记:做知识付费,千万别轻易上投放。
尤其是主要做直播的知识付费主播,当你上了投放能跑起规模来,可能是条不归路——那意味着此后很长时间里你都必须得保持高频次持续直播+持续给平台投钱,才能维持住你的ROI和转化模型。
另外,本质上,所有投放最终的终局都是ROI 1-1.5之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知识”在显著过剩。纯“知识”属性的学习,今天已经很难卖得动了。
但真正有趣有温度、纯粹的“圈子”反而会变得更有价值更具吸引力。
或者换个说法——无论多么硬核的知识输出或者多么强的教学管理手段,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对于促进用户的完课+成果上,可能都不如圈子带来的陪伴和能量感。
6)知识付费有点正在变成这样一个状态——
对于初始起步的新人、新入局者,通过1V1咨询、小范围陪跑、社群等,会更容易起步。
但稍微往上做一做,大家都会很容易遇到瓶颈,只有少数头部玩家能突破瓶颈,进入“影响力变现”的队列里去。
7)以前是流量大于一切。今天能拿到大流量的人肯定没那么多,反而是交付能做得扎实一些的人,会容易走得更踏实更稳定。
8)年收入50W、200W、2000W左右,可能各自是几个典型的卡点。年收入50W,需要突破的是:自己在交付、卖+小规模流量获取上,能跑通一个初始的最小闭环。
年收入200W,需要突破的是能给原有的闭环上杠杆,流量和产品,是最常见的两种杠杆。
要到年收入2000W,就需要能搭体系,加上能够再加上一点“组织”或“劳动力”的杠杆了。
9)行业情况来看,单一人群、单一非标品类的天花板,大概就是年收入3-4亿之间。
从2016年到现在,7年了,行业内单一品类下做得最好、最深的公司,收入规模也没有突破这个区间。
10)所以还是那个观点:所有非标品类的知识付费公司,最理想舒服的状态,就是年收入3000-8000W之间,且优先关注做久而不是做大。
在这个状态下,一家公司的综合社会价值是最大的。
11)未来一段时间,所有年收入接近亿或以上量级的知识付费公司,或者是比较依赖投放和流量来保障GMV的公司,收入业绩上应该都会很容易出现波动。
好一点的解法,是回到产品上面来解——关注下,如果你的产品能稳定出口碑且用户愿意推荐分享的情况下,你的自然营收规模大概在什么量级或区间。
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也就会更知道你该怎么定目标做规划。
11)最后两句话——希望看机会、看红利的人,其实今天可以远离知识付费了。但是,如果自己真心喜欢学习、分享、赋能他人,不求短期非得要挣到多少钱,那知识付费或者学习这个方向,就仍然是个能干一辈子,且能给你的人生带来长期复利的事。
(完)
天天觉醒,觉个锤子醒黄仁勋台大演讲中英文版全文(2023收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