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最后更新: 2023-7-10
作者:李娟,作家,代表作《冬牧场》
南都:能否谈谈初涉文坛时的一些经历? 李娟:最开始和别的作家一样,也是写信往杂志社投稿,大多遭退稿,但并不灰心。直到离开校园后,得到一些机缘,遇到一些非常好的编辑,才得以发表。但发表量很小。再后来,二十出头的时候,开始在网络的一些文学论坛活动,在网友们的互相推荐下,才开始大量发表作品,并在一些报纸上开设专栏。 南都:从笔名“去年燕子”时期到今天,李娟的名字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名对你写作心态有什么改变吗? 李娟:这个还真说不好。想来想去,自己十多年前,尚寂寂无名的时候,好像从来不曾在写作方面灰心过。大约因为,哪怕得不到发表,哪怕自己的文字收获的读者很少很少,但仍然总是被认同,被用力夸奖。于是我的自信从不曾得到过真正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无比幸运。而现在,我的文字越走越远,收获的友谊与赞美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性格原因,我总是和读者保持距离,保持写作的独立。所以实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改变。但也可能是,所有的改变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南都:你曾经有过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为什么辞职?成为自由作家后,写作收入现在是你主要的收入来源吗? 李娟:寻求那份工作是为了写作。因为我当时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保障最基本的写作条件。而辞职也是为了写作,因为我感到工作太忙,写作时间不够。专职写作之后,基本上依靠稿费生活。专职写作好几年了,我不怕艰苦的生活,而且我有信心,哪怕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也知道有读者喜欢我,靠写作我可以生活。 南都:能谈谈你的写作习惯吗? 李娟:我很少一气呵成,通常修改的部分很多。不顺畅的句子,不准确的表达,不稳定的结构,以及拖沓的节奏,轻浮的态度……很多时候,改到最后,已经远离甚至背离最初的想法。我觉得这种过程很享受。好像缓慢耐心地令一件美丽的事物水落石出。 南都:书写自己熟悉的这片土地,似乎容易受制于经验,你会有类似的忧虑吗? 李娟:我觉得,那恐怕是二流作家的忧虑吧。以前经常回答此类问题,还打过类似的比喻———靠素材写作,就好像把一棵树打成一堆漂亮的家具,家具打 完 了 ,树 也没了。 而我的写作,是呵护一棵树的成长,使之最终形成一片森林。这是我的野心,也是我的乐趣。 对我来说,写作是慢慢地添砖加瓦,让一个东西显示出它的面貌。世上很多东西都是很茫然、不可把控的,否则也没必要写作了。我能做的就是盲人摸象一样地去触及它、拼凑它,我没有想过像别人那样,在写作上要有突破和跨越,一定要让人看到你在不同领域的聪明劲儿。写作就是我的本分。写就是了。 南都:你似乎一直在写散文,你对散文家这个身份有什么看法? 李娟:我不会觉得自己是“散文家”,我一般都自称写作者。我最初也写过小说,后来这部分内容被收录我的第一本书《九篇雪》中。但我很快发现,我的小说其实和散文没什么区别。而且我现在仍然觉得,我的散文其实就是一部部标准的小说:有故事的发展,有情节的变化,有丰富的细节,有头有尾。 我的文字体裁,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我自己主动的选择,而是来自读者,来自评论家们的分类。我之所以被纳入这个范畴,大约是因为自己的文字都是围绕个人生活和个人视角而展开的,都是真实经历。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之所以这么写,只不过是因为这种方式恰好能,并且足够满足自己表达的需要。至少目前如此。我没有必要写别的,因为想写的东西,用目前这种方式已经足够表达,没必要超越、突破。 南都:虽说作家的写作都是一种自我表达,但你有没有希望过自己的文字能够影响、改变他人? 李娟:自我表达的目的应该就是渴望回应吧。我也渴望回应,渴望被认同,渴望得到共鸣,也渴望能够打开陌生的眼睛,开启坚硬的心灵。至于影响和改变,那是别人的命运。我不会主动在写作中暗示这些。
 
Loading...